暑假剧情介绍

(剧情已更新到高清,0集全集剧情)
人气:545° 更新时间:2020-07-20

剧集选择

古意·童年

  假如《暑假》拍成一部商业技巧娴熟、阵容强大的票房儿童片,反而会令人无法适应。编导邹亚林身为北电美术系执教鞭者,在处女座《红棉袄》中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他的故乡湘西的民俗图景,而在这部时代扣在文革年月却将故事放置在古城凤凰的宁静街道楼房的《暑假》中,他透过主人公红旗与小丫头的懵懂视角,轻轻打量着凤凰城的人与事。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于主人公如是,与观影的我等,亦如是。红旗与小丫头被送到小城的外公、外婆(当地言称嘎公、嘎嘎)家过暑假,却被各自的父母告知不可叫外公续弦的妻子作嘎嘎,故事即以此为贯穿始末的线索展开,人物逐渐拓展成嘎公和嘎嘎的私生女胜男、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设置的疯子董文以及与嘎公一家有宿怨的大脑壳一家等,零碎平淡生活中的点滴构成了喧嚣年代中安静古城的生活日常,而平常之下,暗流汹涌,嘎嘎的身份不为子女认同、胜男的大学梦又一次破灭,古城山水与大时代的鲜明比照以及透过红旗与小丫头的眼光感同身受的童年光景,一笔比一笔精彩。在《暑假》中,突出的表现来自于导演邹亚林以美术出身的优势结构的唯美画面感觉。影片中多次以及富层次感的景深镜头表现古城街道与楼房建筑,固定形态维持了对古城图景的稳稳注目,而拍摄阁楼、窗户、玩耍楼阁等处则维持了及其严谨的构图平衡性,令影片的节奏缓缓流淌的同时,也鲜明注入一丝宁静生机,而嘎公带外孙外孙女走在田间路上的大全景长镜头中,有占据画面大部分的辽远红色天空压住沉沉的田地,或许真如导演本人所言,受到侯孝贤与阿巴斯等导演影响,《暑假》中拍人多用固定长镜头摄大全景,与侯孝贤等相比,邹亚林的长镜头显然多了几分用心凝神注视的味道,不像《悲情城市》那样在一个平常角度冷眼旁观,而是每每以低视角于楼房街道的狭窄空间透视出去,人物的脸目不甚分明,却意味无穷。这种有意识的写意性,契合影片“以有限动无限”的主题,在解决少年与嘎嘎、胜男与嘎公之间的关系上也体现出一种从容的进度。影片没有刻意安排强烈冲突并表现之,一切都随时间流逝而变化,即令是高潮处嘎公冒雨跳入江中营救大脑壳,整个氛围都表现得平实,自然,资金的不足制约了特效与整体调度,然而导演本身立足童年记忆的恬淡心态,才决定了采用这样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在人物刻画的层面,邹亚林试图将主人公的童年故事尽量细致化,似乎也暗示导演有心全景扫描其本人其时的幼年记忆,如课堂玩闹、古城墙边的英雄反动派角色扮演,集体露天电影《红灯记》,甚或是嘎公在解开两个孩子对嘎嘎的心结时亦反复引用“电影是教育人”的话语,连同影片中恰当的文革时代布景道具——教室里悬挂的毛主席、家中的缝纫机、胜男的笔记本等——鲜明复原上世纪七十年代氛围,也因此映衬两位小主人公暑假安宁生活的难能可贵。但某些部分失之添足,或可商榷,如开头红旗在自己家里欺瞒父母考试成绩的桥段,以及对老师形象的着意刻画,与后面的剧情没有任何联系,似乎纯然是导演本人回忆的一个点,而胜男面对大学名额落空的落泪伤心桥段,既在全片结构上显得突兀(其时并没有点出胜男的来历,便生生插入了胜男在农场的段落),也在某种程度上间离了刚建立起来的“暑假”基调,而胜男这个人物在影片中的作用似乎仅限于填补嘎公与嘎嘎的往事,也并无太大发挥,成为冗笔。当然,这种个人化的时空表现,在邹亚林的上一部作品《红棉袄》中也已经非常明显,在《暑假》中,既有对湘西古城的诗意还原,也不乏对其地人土风情的表达,如嘎公与嘎嘎婚宴上街坊吟唱的祝福词,即与《红棉袄》中大量展示的湘西民俗如“赶边边草”等异曲同工。若以荣格“集体无意识”的说法考量,则《暑假》更似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是一个是火热朝天的帝都,一处乃世外桃源的湘西古城,内核其实都是一样的,对文革年代也同样具有一种诗意化倾向,当然这种诗意化并非针对整个时代,而是针对于作者本人的童年时情境与心态。少年意气体现在涂抹掉写字桌上玻璃下的嘎嘎照片,也体现在河边追逐“耍流氓”的大脑壳,写意山水与写实情感,交织出与现世的隔离与亲情的近距离诉求。说回到影片的主线,从善良的嘎公和嘎嘎不为人接受的爱情亦可折射时代,嘎公甚至为此事受批坐牢,然而可以延伸成通俗情节剧的桥段被轻描淡写地掠过,通过理发师的口随意道出。影片中两度采用嘎公家内景厅堂中的一共全景移动镜头,第一次是嘎公在与嘎嘎对话,景深处露出红旗偷看的脸,第二次则成了合家欢的和解,由嘎公嘎嘎开始,镜头向右移动红旗与小丫头入画,讨论起总结暑假的作业,顺口叫出了“嘎嘎”二字,并不曲意放大,却尽得心结揭开之意。《暑假》始终没有离开大时代背景,也一直固守着湘西本土景致,尽管某些地方有剪接生硬之感,但依旧可见苦心维持本我的良苦用意。这是一个简单故事,也是一个淡然戏码,在滚滚红尘的电影市场或许难以激起波澜,但它代表一种传统并未淹没,一腔坚持还在继续。邹亚林导演曾表示有意向拍些商业性强的作品,前提是资金足够的话,然而即令是叙事经济化,作为一位电影作者,《暑假》的风格取向必然影响到其作品无论大制作小成本的美学追求。何况,这位导演的一生偶像既非侯孝贤亦非阿巴斯,而是他的老乡,沈从文。
Array